作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之一,天水市正在積極推進城市雨洪管理體系建設,以改善城市水環境為目標,利用自然和生態優勢,構建可持續、安全和美麗的城市,將城市建設從“粗放式”向“低碳、生態、智慧”的方向邁進。
一、天水的天然優勢
位于東經105°50′—108°40′、北緯33°00′—35°30′之間的天水,地處黃河流域,半干旱地區,年降雨量較少,但夏季短時高強度降水造成的洪澇災害較為嚴重。同時,天水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有陜南三大水系之一的秦漢渭水經過市區,又有多條支流干流流經全市,形成了獨特的“水網城市”。
二、天水城市雨洪管理體系建設
1. 智慧城市建設
在城市智慧化方面,天水市率先推行城市雨洪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統,從雨洪情況的監測、預警、接收、預測、預測成效評估等方面,精細化管理城市雨洪。同時,通過創新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提高城市雨洪管理的精準度和效率。
2. 低影響開發與規劃
天水市對新建項目實行低影響開發,同時對原有城市舊改項目實行“雨洪管理規劃”,涵蓋了從基礎設施規劃、水文地形分析、雨洪分析設計等方面的要求。在規劃設計方面,通過系統性的整合、創新性的設計和系統性的保障措施,達到“新項目通過施工前整體方案和效果評估后,滿足雨洪管理要求、不增加城市洪澇風險的目標。”
3. 生態修復與建設
天水市通過疏浚河道、打造人工濕地、修建滯洪池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城市自然的水文地貌,保護和改善了水體生態環境。同時,在社會宣傳方面,天水市加強居民環保意識的引導,大力倡導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實現了“人人參與,人人共建”的公眾參與模式。
三、天水市建設“海綿城市”的意義
天水市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示范城市,不僅在國內外樹立了標桿,更為天水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通過建設和推行城市雨洪管理體系,天水市實現了自然水文條件最大化利用,保障了城市的安全和穩定,滿足了天水市民更高層次的生活需求。同時,推行低碳、生態、智慧城市建設,也為天水市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和支撐。
天水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經驗和示范作用,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了借鑒意義。只有在不斷創新和探索中,才能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與中國夢的協同推進。
13316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