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國最具現代化國際化城市之一,然而,由于地緣問題,該城市的 陸域水資源很為緊缺,特別是雨水的管理與利用一直困擾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此,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建設海綿城市的目標,打造一個可持續城市,實現雨水的充分利用,提高城市自身綠色生態系統的抗洪能力,保護水資源,提高城市的環境和居住質量。
海綿城市的本質在于:建設城市后,不僅要關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同時還要進行自然地形地貌、城市水文環境以及人的活動方式等綜合性因素的研究,從而進行可持續、生態化、低碳的城市建設模式,達到在適當的地面條件下,將雨水截留并進行生態環境修復等目的,最終實現建設可持續城市的目標。
上海市從2013年開始推動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到目前為止已經實施了多個項目,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以人民廣場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為例,該項目首次在上海市建成地下車站和地下商業設施,還配備了大型儲水設備,可以充分保障新建車站和周邊區域的排水和澇防。
海綿城市是建立在城市原生態之上的生態城市,其建設目標不僅在于保護現有的自然資源,同時還要根據城市的不同發展階段,不斷地完善和創新。在上海市的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城市內已有的灰色設施和綠地資源,并結合自然災害預警系統和污染監測設備,建立城市區域流調、事故應急等綜合應用的智慧城市管理平臺。
總之,上海市的海綿城市建設實踐加強了城市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優化了城市生態系統和地下空間資源的利用,保證了城市內的充足儲水和防洪安全,并且有助于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上海市的海綿城市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并積極引領全國甚至全球海綿城市建設進程。
13316224000